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同体与共生

    慈悲的重要性,譬如《法华经》:“愿以大慈悲,广开甘露门,转无上法轮。”“以大慈悲力,度苦恼众生。”《大智度论》:“慈悲,佛道之根本。”《华严经》:“诸佛如来,以大悲心为体故。”《网明菩萨》:“大悲为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。”《大丈夫论》:“一切善法皆以慈悲心为本。”《增壹阿》:“诸佛世尊,成大慈悲;以大悲力,弘益众生。”慈兴快乐,悲能拔苦,没有了慈悲,所行的一切都是魔法。  世界上国家与国家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162490.html
  • 佛经音乐史料领域的新拓展——评王昆吾《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》

    502页的声明一目,专议音乐;而同是502页文句目最后一条却光论文句,对音声只字未提。又如第四部分《早期佛教与俗乐》中其他俗乐伎目,第一条引《增壹阿》(东晋僧迦提婆译)卷十六中的一段从188页至195页,长达4页;而如第七部分《声才与辩才》中四辩目,第二条引《佛说长阿》(后秦佛陀耶舍等译)卷四(第338页),短至11字——大迦叶有大威德,四辩具足。如此开阔的视野、广泛的搜寻,所获自是极为...

    戴伟华 陈景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0164611.html
  • 商榷了凡 会诊四训——对《了凡四训》与佛法相悖之处的探讨

    ,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无法否认,文中这两种命运说都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努力在里面,但二者都不是佛教的命运说,都是一个佛弟子应该抛弃的。《增壹阿》说世间有三种邪见,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人的命运全部由鬼神安排...善果并不是同一人,而佛教的因果则是自作自受,恶报不能嫁祸于人,善报也不能转让他人。《阿》说:“相须所作好,恶身自当之。父作不善,子不代受;子作不善,父亦不受。善其获福,恶自受殃。”[4]虽然这里说的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239828.html
  • 论师的佛陀观(二)

    无边世界;而有部是认为须加以作意才行。至于佛陀的身力如何?《增壹阿》记载:世尊以父母所生之力,单手把长百二○步、宽六○步之大石,往虚空抛掷,即到达梵天。佛言:“设复有人往梵天上,取此石投阎浮地者,...有三十相,可见并不稀奇,比较特殊的是佛陀有八十相好,而一一相好都是百福庄严的。在阿中,并未强调佛陀有八十相好,所以当《大毗婆沙论》说:佛“八十种随好,庄严其身”(大正27.890中),“假如有人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344467.html
  • 从《罗怙罗经》来看佛法的教学

    可以用《增壹阿》卷七来补充:  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到时,着衣持钵,将罗云入舍卫城分卫。尔时,世尊右旋顾谓罗云:「汝今当观色为无常。」罗云对曰:「如是,世尊!色为无常。」  世尊...《增壹阿》卷七来补充:  尔时,世尊于舍卫城乞食已,食后在祇桓精舍而自经行,渐渐至罗云所。到已,告罗云曰:「汝当修行安般之法,修行此法,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。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,所有贪欲尽当除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547811.html
  • 佛教论社会活力

    ,勿有悭心。如是。诸比丘,当作是学。尔时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(增壹阿)   3.   若有众生,奉施衣服,得十种功德。一者,面目端严。二者,肌肤细滑。三者,尘垢不着。四者,生便具足,上...增壹阿)   6.   说法者增长法身,故示人善恶,故施者得大果。近佛地者,积集功德,广摄众生,故施者得大果。问为思愿胜令施清净,为福田胜耶。若思愿胜者,何故世尊赞叹福田?若福田胜者,何故施一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5458482.html
  • 有情──人类为本的佛法

    但人为天的善趣,值得天神的仰慕。----这是《阿》的深义  《增壹阿》卷26 (T02,p. 693, c10-p. 694, a10)  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:“当天子欲命终时,有五未曾有瑞应...无法修道的现象,何况极乐的天堂,极苦的地狱!太乐太苦,均不易受行佛法,唯有苦乐均调人间,易受行佛法。  举为证:帝释天为了佛法,特来世间禀受,但在享受五欲时,竟完全忘记了。  《增壹阿》卷10(T...

    释如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247249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64〕详见宗义讲释(上册)》,页352~353。   〔65〕详见宗义讲释(上册)》,页119。   〔66〕详见宗义讲释(上册)》,页359~354。   〔67〕请参见《增壹阿》卷第一;《大正藏...《增壹阿》卷第三;《大正藏》第二册,页561中。至于三十七道品下的各项名义,详见《杂阿》卷第二十六、卷第二十七;《大正藏》第二册,页182上~187中、页191上~193上。   〔75〕可以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
  • 早期佛儒孝道观的比较研究

    》第3册,第146页)根据这一段经文,残杀父母者是重罪,立即下地狱。由此可知孝道在佛教伦理和修学上的重要地位。在中译《阿》和各部派的《律部》都有这5种重罪的记载,此处不再多述。  《增壹阿》中...中译的《杂阿》 , 《长阿》和《增壹阿》都可以找到。  在这些早期的经典中讲到,如果人民不供养父母、沙门、婆罗门,不修善业,诸天众就会减少,阿修罗众就会渐渐增多。反之,如人民供养父母,...

    广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4565819.html
  • 《法句》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

     (a)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恶,即言即行,   罪苦自追,车轹于辙。   (b)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言即行,   福庆自随,如影随形。   (3)北传《增壹阿》的说法(...不同心态与遭遇来解说二颂。(3)北传《增壹阿》是从一个事件,直接作为开示后的结颂,(4)南传《法句注》是以二个无关的事件中,依二人的不同遭遇来解说二颂,且于第一人提及前世的本事。从这一个例子,即可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0040394.html